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WCC2006]IDEA研究:腹部肥胖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 周玉杰 聂晓敏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9/5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来自France的Bassand教授在WCC上公布了IDEA研究结果,该研究为一全球性的非介入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了五大洲63个国家的170,000名患者。该研究证实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该相关性独立于体重指数和年龄。 研究发现虽然亚洲人群的平均腹部尺寸和体重指数(BMI)较欧洲人群低,但与CVD的正相关性没有改变。CVD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欧洲,小于65岁的人群中,每8名男性和每17名女性就有1名死于CVD。西方国家的CVD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亚洲国家(包括马来西亚、中国、朝鲜和台湾)却逐年上升,印度和中国每年因冠心病和中风而死亡的人数居全球之首。 IDEA研究包括三个亚洲区域:东亚(中国、香港、朝鲜、台湾)、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1个欧洲国家(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挪威、瑞典和瑞士)。12个亚洲国家入选了30,783名患者,11个欧洲国家入选了29,582名患者,其中近50%为男性。 IDEA研究的结果让人们吃惊地看到了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在亚洲国家也是如此的普遍,超过40%的男性和35%的女性超重(BMI 25 - 30 Kg/m2)或肥胖 (BMI >30 Kg/m2),在南亚,56%的女性超重或肥胖。按照腹围≥90/80cm的标准腹部肥胖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男性中所占比例为38%,南亚为58%,女性中分别为51%和75%。有趣的是,在欧洲国家男性和女性超重的比例分别为42%和29%,肥胖的比例为22%,表明2/3的男性和1/2的女性超重,按照腹围≥94/80cm的标准,男性中腹部肥胖占31%,女性占67%。 亚洲人群的CVD发生率12%~13%,略低于欧洲的15%,但欧洲女性CVD的发生率(9%)低于亚洲女性(12–13%)。亚洲肥胖和腹部肥胖的发生率略低于欧洲,但两者的CVD发病率却相近,甚至略高于欧洲,这表明亚洲冠心病人群在不成比例的增高。 Bassand教授认为,IDEA研究将腰围的测量作为与BMI、血压、血糖和血脂同等重要的指标,有助于人们更加精确地识别CVD的危险信号,尤其是对于亚洲人群更为重要。心血管代谢因素是正在研究的CVD的危险因素,与LDL升高、高血压、吸烟和2型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一起并列成为预测CVD的指标。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IDEAwcc2006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