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最后共同通道”。 据统计,我国成人HF的患病率达到0.9%,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升高。而且HF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与癌症患者的5年死亡率相近。
心力衰竭(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最后共同通道”。 据统计,我国成人HF的患病率达到0.9%,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升高。而且HF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与癌症患者的5年死亡率相近。目前HF的治疗手段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心脏移植等方法),其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HF一直被认为是运动康复治疗的禁忌症,直到1979年,Lee等人报道认为,运动康复治疗对HF患者是安全的,且可以提高HF患者的运动耐力。有氧运动是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可改善HF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且可节约医疗开支。
ESC和AHA指南均建议,运动锻炼应作为心脏康复的一部分而应用于所有的稳定HF患者。在中国,随着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CCCARM)的成立,我国心脏康复医疗进入有组织的发展时期,但发展仍处于缓慢停滞阶段。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年龄<70岁,男女均可,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LVEF<45%,根据AHA规定的CPET禁忌症标准进行排除。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有氧运动组和非有氧运动组,前者给予有氧运动加抗心衰药物治疗,后者给予日常活动加抗心衰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基础相同。所有入选者均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心肺运动试验行心肺储备功能评定(0、3个月、6个月):试验包括3部分,即心电图负荷试验、血流动力学负荷试验和运动时气体交换分析。(1)心电图负荷试验:最低运动负荷为20J.s-1,采用的是修订的Ramp 10方案,即脚踏车上休息3 min,无负荷状态下踏车3 min,然后从20J.s-1开始,踏车2 min后每30s增加5 J.s-1(恢复为Ramp 10方案),直至患者出现运动峰值或运动终点,踏车时保持均匀转速60~70 r/min,运动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以及全身反应。(2)血流动力学负荷试验:在开始的1 min(静息心输出量,CO)、9 min(踏车的第30 J.s-1)、12 min(踏车的第60 J.s-1)、15 min(踏车的第90 J.s-1)测定,并以此类推,每隔30 J.s-1测定运动时CO。(3)运动时气体交换分析:患者试验开始后每一次呼出的气体均被气体再呼吸系统连续监测。呼吸参数包括氧耗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每分钟通气量(VE)。无氧代谢阈值(AT)由V斜率方法判定。
3. 运动处方的制定
采用快步走的有氧运动方式,运动处方包括三要素,即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根据CPET结果,我们通常采用AT值前10W的负荷作为患者的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为20 min,前后均有5 min的热身和整理活动,每周3次,运动时的靶心率为AT时的心率。一周内进行随访,考察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对安全性已建立的患者采用家庭运动形式,每月进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对安全性尚未建立的患者,在医院监护下进行有氧运动。对照组按照患者的自身需要进行日常活动。
结果
1. 比较37例CHF患者(LVEF<0.45)、以及与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37例冠心病患者(LVEF>0.55)第一次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CHF患者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峰值氧耗量(VO2peak)、无氧阈值运动负荷(LoadAT)、峰值运动负荷(Loadpeak)均明显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斜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随机入组的28例CHF患者(有氧运动组16例,非有氧运动组12例)研究结果:两组CHF患者第一次心肺运动试验的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VE/VCO2斜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氧运动组16例CHF患者经过3个月的有氧运动后,其VO2AT、 VO2peak、LoadAT、Loadpeak均明显高于3个月前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的VE/VCO2斜率明显低于3个月前的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1)。而非有氧运动组12例CHF患者3个月前后的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VE/VCO2斜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讨论
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CPET评价HF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了评价心功能的方法。1982年,Weber等人首先用VO2peak进行心功能定量分级,即Weber A级到D级,需氧能力无损害和轻度损害的患者为A级(最大摄氧量>20 ml. kg-1.min-1),需氧能力严重受限的为D级(最大摄氧量<10 ml. kg-1.min-1)。1988年,Janicki JS与Weber等人提出用CPET中的VO2peak和AT将CHF患者分为4级,VO2peak的切点值为l0、l6、20,AT的切点值为8、l1、l4,不同于心功能的NYHA分级。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对HF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大意义。CPET可在运动状态下评定运动心肺功能,使心肺储备功能检测更为准确和客观。VO2AT和VO2peak是最常用的反映运动耐力的指标,最大氧耗量(VO2max)代表了人体供氧能力的极限水平,一般等同于最大运动状态下的VO2(VO2peak),两者经常可以互换。由于AT所代表的是亚极量的运动负荷,一般是50%~60% VO2max,不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将AT和VO2peak结合在一起判断CHF的运动耐力既科学又合理。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CHF组患者的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明显低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表明CHF患者的运动耐力明显减低。该结果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Mancini等人通过对116例男性CHF患者心肺运动后随访1年,发现VO2peak≥14ml. kg-1.min-1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而VO2peak<14ml. kg-1.min-1患者的1年生存率仅为47%~48%。他们随后首先提出以VO2peak<14ml. kg-1.min-1作为HF患者的高危因素评价,而且提出VO2peak<10ml. kg-1.min-1极具预测生存率的价值。AHA把Mancini DM等人的研究结果纳入心脏移植适应证范畴。由于β受体阻滞剂提高了CHF患者的生存率,目前ESC建议将传统的VO2peak<14 ml.kg-1.min-1修改为VO2peak<10 ml. kg-1.min-1作为接受心脏移植的适应证。
VE/VCO2斜率是CO2通气当量斜率,反映通气效率。它不仅反映生理死腔/潮气量比率(VD/VT)的改变,还受到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机械障碍的影响,反映机体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对体内CO2的反应。正常人静态时VE/VCO2斜率与生理死腔/潮气量比率(VD/VT)有显著相关关系。根据心肺运动耦联理论,VE/VCO2斜率对运动耐力有决定作用。VE/VCO2 斜率的正常范围在20~30,一般低于34,若大于正常值,则表明机体的肺循环血流障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患者生理死腔及解剖死腔增加。本研究中,CHF组患者VE/VCO2斜率明显高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表明CHF患者的通气效率减低,亦反映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对体内CO2的反应能力明显减退,该结果同样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Guazzi M等人通过对412例CHF患者随访1年,于2006年报道说,VO2peak和VE/VCO2斜率对男性和女性HF患者的预测价值相当,两组中VE/VCO2斜率的预测能力均大于VO2peak。两组的COX多变量分析显示,VE/VCO2斜率是心脏相关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而VO2peak使预测价值显著增强。Ross Arena等人同样认为,VE/VCO2斜率>34可作为HF患者高危的预测因素。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有氧运动组与非有氧运动组的基线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VE/VCO2斜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组患者的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较前明显增加,VE/VCO2斜率较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有氧运动组3个月前后的VO2AT、VO2peak、LoadAT、Loadpeak、VE/VCO2斜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CHF患者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通气效率。我们将积极增加病例数并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研究CHF患者有氧运动康复的安全性,以及对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