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TISC2014]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及有效的血压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专访

作者:  赵性泉   日期:2014/6/27 14:35:4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天坛国际脑血管病(TISC)2014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众多专家学者共聚于此,展开精彩的学术交流。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首位,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因此,对其研究和管理均引起临床医生及研究者的极大重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擅长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出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针对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和管理,我们采访了赵教授。

  脑出血诊治主要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近几年,在脑出血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是针对脑出血发病病理机制的认识。过去认为,脑出血发病是短期的点事件,而现在则认为是个段事件,即脑出血在形成中存在逐渐扩大的过程。这给临床医生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时间窗。因此,近年很多有关脑出血诊治的话题都在探讨血肿扩大问题。急性期小血肿可形成大血肿,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可致残,甚至致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包括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疾病的及时诊断,并积极确定治疗时间窗,以期终止血肿扩大过程。研究既涉及采用早期严格血压管理以及应用药物防止血肿扩大,还包括针对血肿本身的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以确定哪些患者适合外科手术,哪些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如何及时清除血液尤其是进入脑室中血液的研究。目前,最令人欣喜的还是针对血肿扩大,尤其通过早期血压管理控制早期出血的血肿扩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在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影响中国脑出血患病率较高的因素及防治策略

  现在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亚裔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亚裔人群中颅内动脉病变程度相对于欧美人群严重一些,这与人种及遗传背景相关。50%甚至高达70%~80%的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常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但中国人群高血压管理的达标率较低,而西方人群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均较高,这可能是中国人群脑出血发生率高于西方人群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严格管理及高血压治疗达标率的提高,中国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因此,现在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方面,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仍在上升;另一方面,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率已出现较好下降态势。

  脑出血治疗中的血压有效管理

  根据相关试验证据,目前强调针对脑出血发病初期的几个小时尤其6小时内严格控制患者血压,使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在发病后的几天至1周内使患者血压值达到较低水平,尽可能抑制血肿在早期阶段的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治疗目的。因此,针对脑出血的高血压管理还是主要强调急性期尤其24小时内的血压管理。目前的研究证据提示,急性期尤其24小时内血压管理可以更加严格些。

版面编辑:白靖  责任编辑:侯丹丹



TISC脑出血急性期血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